2010/05/08
孙振耀先生 - 谈职业和人生 (三, 什么是好工作)
“(三) 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三) 完
我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所以对中国本土的民营公司不甚了解,再加上我也不曾在马来西亚的本土民营公司上过班所以在这里我只能分享我在外商公司上班的经验。
我是经过两次面试才成功被英特公司录取的,后来听主管说她总共收到七百多封求职信,单凭履历表就淘汰了四百多名求职者。细细研究三百多份履历表后又淘汰了两百多名,剩下的百多名是经过电话及两次面试才决定最后‘鹿死谁手’ 。
坦白说,当时刚踏出校园的我并不知原来外商公司是‘一职难求’ ,直到我被成功录取后才从主管口中得知一切。我想很可能是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让我能轻松的面对每一次的面试并且以清晰的头脑解答面试中被问及的一些学术性问题。
在英特上班的头六个月,我几乎都是在受训中渡过的,薪水照领,每天都在免费的学习新知。记得当时我上班的方式几乎是上午时段参与英特公司人事部所策划的课程,比如‘对英特企业和产品认识’、‘了解英特企业文化’、‘如何有效的和顾客沟通’、‘如何有效的开会’等等课程。下午才回到工作岗位接受工作范围的训练。
第一年进去就有十四天年假,上下班不用打卡、午餐津贴、工程师也有加班费、加班时还提供晚餐等等福利。我还拥有宽阔的办公桌、手提电脑、储物柜,同仁之间互道姓名而不称头衔、人人平等。这么梦幻的上班生活,,简直是一种享受。
加入英特后,我发现英特员工以自己能身为英特一份子为荣。在充满荣誉感中,英特员工无时无刻都积极地想怎样改进自己及怎样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得到更满意的结果。同事之间虽然友善又有礼,但最不敏感的人也能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竞争。虽然公司的文化鼓励新人勇于发问但我发现纵然我很有礼貌的发问,回答问题的那个前辈会以‘避重就轻’ 的方式来回答,总是‘答了等于没有答’ 或假装听不懂你在问什么,接着还会‘突然’ 变得很忙。当然同样的问题只能问一次,同样的错也只能犯一次。我向来有做笔记的习惯,来不及抄下时,再问就会面对很难看的脸色了。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我非常努力的学习、战战兢兢的终于成功渡过公司六个月的试用期。在第七个月,主管为我捎来好消息,公司准备送我去美国接受进一步的训练。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经验,那么到底是本地公司好还是外商公司好?我实在无法给于一个公平的比较。但我很感谢英特公司在我工作的那三年里 头,投放了那么多资源在我身上。我离开是因为我不喜欢工作的内容,对老板的歉意更是在心口难开,我只能尽我所能在离职前训练那新人,把我对团队运作的伤害减到最低。
今天就写到这。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