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0

五个月大的宝宝



这是从出世到现在,宝宝最喜欢的睡姿。

孙振耀先生 - 谈职业和人生 (五, 跳槽与积累 )


(五, 跳槽与积累 )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五) 完

2010/05/18

孙振耀先生 - 谈职业和人生 (四, 普通人)


(四, 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四) 完

读‘普通人’这篇时,我并不了解为何孙振耀先生说‘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 。 不懂孙振耀先生的意思是不是指比尔盖茨及李嘉诚先生拥有大多数人没有的稀有天份从而协助他们成就了大事业?

我曾在商业周刊看过一篇关于比尔盖茨如何成就微软王国的文章,过程中历经波折,它推出的产品中失败的其实比成功的还多。据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仁说,比尔盖茨的行事风格是对工作要求严格、自己严守纪律、生活简单并不奢华而且非常的努力。至于李嘉诚先生,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年少时父亲就病重去世,身为长子的他只好辍学挑起家担。十几岁的李嘉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辛苦筹到第一笔钱后决定创业却又遇上不景气。但,在种种不利的因素之下,李嘉诚先生凭着过人的毅力终于成就了今天香港第一大集团- 长江实业。

机会是留给有实力的人,实力是靠平时日积月累锻炼得来的。比尔盖茨及李嘉诚先生在年轻时差不多都花了十年的时间锻炼,所以机会一来,他们靠自己的实力赶上了机会,他们非凡的成就绝对是靠自己‘争气’ 得来的。

孙振耀先生还勉励年轻人别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得太高,反而应该脚踏实地。是的,谁不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的双眼别老是盯着那建好的高楼。当然人人都有发白日梦的权力,但我们应设定目标,逐步实践,慢慢地锻炼自己撑起越来越远大的梦想。

至于孙振耀先生说‘我们都是普通人,概率这件事对普通人来说是很准的’ ,我的确赞同,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既没有高人一等的智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但,我相信世界上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一个很平凡的普通人一定都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事情,别人怎么做都做不来,而你就是能够一手搞定。

再有的就是,有一种普通人,他们的成就是介于‘平凡’ 与‘不平凡’ 之间,他们各方面表现都很平均,其实这也是一种优势。

平凡有平凡的优点,不平凡也有不平凡的难处。当个平凡的普通人,也是可以精彩的活、尽其在我的活,我们可以当个平凡的普通人但切记别当个平庸的人。

2010/05/15

天上掉下来的多半不是礼物


和朋友谈起我因来历不明的手机短讯而平白损失千元马币的经验,朋友很惊讶的说:“ 唉呀,我怎么忘了提醒你呢,我也有类似的经验,每个月手机都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短讯,我一年半后才发现,这些短讯要五零吉一则!”原来朋友和我一样,为了方便,一直以来都使用信用卡自动付帐的服务,我们都很粗心,没有检查清楚就付钱。

现在的社会,人人讲钱,大家都过份强调功成名就的价值观,把赚钱视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而忽略了品德的部份。骗子的干案手法更是推陈出新,可以媲美创意总监,不再只是你不贪心就没事。

当然,不贪心的确可以避开很多骗子的糖衣陷阱,一个骗子能得逞,多半是看中你的贪心。你贪他的钱,他利用你的财迷心窍,骗了你一笔。你也只能怪自己计不如人,并警惕自己,天上掉下来的多半不是礼物。

再来,就得学会理财。我所指的理财并不是指怎样投资或该怎样让自己的钱不会在通货膨涨下越变越小,我指的理财是从最基本的理念做起,那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钱财。你必须搞清楚自己钱财的来龙去脉,永远记得 - 我不理财,人会坑我,财会消失。

最可耻的骗子是,假为善,真行骗,利用人们的善心来骗钱。我也曾遇过好几次,捐了钱才在报章上看到‘ XX 孤儿院在此澄清,我们并没有对外募捐’ ,所以此后我决定只把捐款交给报馆。

人如果有钱固然会活得畅快一些,但千万别因为钱而活得失败。

2010/05/11

Beware of IQ test scam

I want to bring to your awareness of an incident that happened to me for the past 15 months that has much to do with facebook users.

Last year, I did an IQ test in facebook and it requested me to enter my phone number in order to know my IQ score. Upon receiving the result, my handphone provider sent me a sms informing that RM3 will be charged for the sms just now.

After that day, I received IQ sms everyday. My husband is the one managing all the bills at home. He realized that my phone bills were going high but thinking that it was due to high utilization, he continued to pay the bill as usual.

It was only until recently that I have requested for itemized billings from my handphone service provider as I am well aware of my usage for the past 1 month, which was not in keeping with amount billed. To my HORROR, I finally found out that these daily junk IQ sms which irritates me to no ends, is charging me RM3 each.

I have never consented to subscription of any services from that operator. The SMS that they sent me didn’t indicate any details at all that I have subscribed to such services and I’ll be charged such and such accordingly.

Because of my carelessness and dumbness, this 36181 operator (which I triggered it through facebook), has caused me a loss of more than RM1K, in an act that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robbery in broad daylight.

I’m sure I’m not the first victim of this scam and certainly would not be the last, I think this is a serious fraud as these scammers may have made millions out of the general public as a whole. I am not hopeful that I can recover my loss but let my misfortune be a lesson for all to learn. Don’t let these robbers get away with our hard-earned money.

Steps of precaution:
1. Have itemized billings
2. Cancel auto-billing service, pay only after you have confirmed everything
3. Bar sms operators from sending paid messages
4. Never ever give away your handphone number to unknown source, e.g. online wallpaper download, online ringtone download, etc, etc………………

2010/05/10

母亲节快乐!

去年的母亲节我知道自己怀孕了,今年的母亲节宝宝已四个月大!o(^o^)o

 P1010238P1010137DSC00700 

2010/05/08

孙振耀先生 - 谈职业和人生 (三, 什么是好工作)


(三) 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三) 完

我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所以对中国本土的民营公司不甚了解,再加上我也不曾在马来西亚的本土民营公司上过班所以在这里我只能分享我在外商公司上班的经验。

我是经过两次面试才成功被英特公司录取的,后来听主管说她总共收到七百多封求职信,单凭履历表就淘汰了四百多名求职者。细细研究三百多份履历表后又淘汰了两百多名,剩下的百多名是经过电话及两次面试才决定最后‘鹿死谁手’ 。

坦白说,当时刚踏出校园的我并不知原来外商公司是‘一职难求’ ,直到我被成功录取后才从主管口中得知一切。我想很可能是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让我能轻松的面对每一次的面试并且以清晰的头脑解答面试中被问及的一些学术性问题。

在英特上班的头六个月,我几乎都是在受训中渡过的,薪水照领,每天都在免费的学习新知。记得当时我上班的方式几乎是上午时段参与英特公司人事部所策划的课程,比如‘对英特企业和产品认识’、‘了解英特企业文化’、‘如何有效的和顾客沟通’、‘如何有效的开会’等等课程。下午才回到工作岗位接受工作范围的训练。

第一年进去就有十四天年假,上下班不用打卡、午餐津贴、工程师也有加班费、加班时还提供晚餐等等福利。我还拥有宽阔的办公桌、手提电脑、储物柜,同仁之间互道姓名而不称头衔、人人平等。这么梦幻的上班生活,,简直是一种享受。

加入英特后,我发现英特员工以自己能身为英特一份子为荣。在充满荣誉感中,英特员工无时无刻都积极地想怎样改进自己及怎样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得到更满意的结果。同事之间虽然友善又有礼,但最不敏感的人也能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竞争。虽然公司的文化鼓励新人勇于发问但我发现纵然我很有礼貌的发问,回答问题的那个前辈会以‘避重就轻’ 的方式来回答,总是‘答了等于没有答’ 或假装听不懂你在问什么,接着还会‘突然’ 变得很忙。当然同样的问题只能问一次,同样的错也只能犯一次。我向来有做笔记的习惯,来不及抄下时,再问就会面对很难看的脸色了。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我非常努力的学习、战战兢兢的终于成功渡过公司六个月的试用期。在第七个月,主管为我捎来好消息,公司准备送我去美国接受进一步的训练。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经验,那么到底是本地公司好还是外商公司好?我实在无法给于一个公平的比较。但我很感谢英特公司在我工作的那三年里 头,投放了那么多资源在我身上。我离开是因为我不喜欢工作的内容,对老板的歉意更是在心口难开,我只能尽我所能在离职前训练那新人,把我对团队运作的伤害减到最低。

今天就写到这。

2010/05/07

孙振耀先生 - 谈职业和人生 (二, 根源 )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二) 完


我想,孙先生在这一段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是‘ 找工作之前,先找到自己’。

找到自己其实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有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们不会天生就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又生长在‘不鼓励你看法的家庭’ ,凡事最好都‘乖乖听话’ , 那么长大后,多半会挣扎很久、糊涂很久,才发现:啊,我现在过的人生,'好像不是'我真正要过的人生!

在网上曾看过一个笑话-

联合国出了一道题目,请全世界的小朋友做答:

「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小朋友会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 。

欧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短缺' 。

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请' 。

美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其他国家' 。

亚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

创造这笑话的人,真的是一针见血。大部分的亚洲人的确从小都不知道[自己的看法。

这个现象尤其在东方社会更为明显,为了方便管理,我们从小就没被训练成有主见的人。'太有主见' 总被当成负面批评,'好乖'一向是大人对小孩的赞美之词。虽然大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比你老)口中的小孩有时甚至结了婚,当了父母。

长大后,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只能靠自我的对话练习,在感到茫然时,先问问自己:

-到底我有何看法?

-哪些梦想没有实现

-哪些想法不够实际

-哪些能力还没有栽培

-我最在意的是什么

等等问题,总之不要急着问别人。

当然,有自己的看法的后盾是:拥有承担自己做错决定时的勇气!

2010/05/06

孙振耀先生 - 谈职业和人生

孙振耀先生在惠普工作了25年,退休前是惠普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以下是他写的一篇文章,我会分几次 张贴。

(一)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一)完

我赞同孙振耀先生所说的职场新鲜人不必过分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照我看来第一份工作是未来的序曲,最好还是选择大公司作为职场生涯的出发点。

大公司一般都按部就班训练新人,就我经验而言,一个新人可以见识到宏观的视野及大将风范。有朝一日学成下山,既是高手。

我没到过小公司上班,但以同学的经验为例,当我还在英特慢慢受训的时候,进入小公司的他,已经跟着老板跑中国、印度,十八般武艺样样粗通。

但有机会接触十八般武艺是一回事,但能否有效的整合、发挥又是另一回事。最怕是学到一堆花拳绣腿、乱七八糟的招数,将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去纠正。

孙振耀先生把职业生涯比喻成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

这个比喻实在太棒了!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在很多的事情上,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人最重要的还是和自己比赛,了解自己的缺点,这样才会有机会改进。某些缺点,要是真的觉得很难改,又不想太勉强自己的话,那么就必须学会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擅长什么、哪些地方又的确力有未逮,这样才不会好高务远的虚张声势或自怜自哀的委曲求全。

今天就写到这...

2010/05/03

星期六傍晚,想逛货舱大减价

对大部分的女生来说,购物都是愉快的经验,虽然她们常会在逛了十小时后抱怨:‘啊,都快把脚给逛断了!’

我也很喜欢逛街但并不太热衷于购物,我想是跟因为我和 Lip 时常因工作关系而必须搬家有关吧!所以,这些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除了添购生活必需品以外,在购买其他物品时,我一定会先问问自己:‘ 你真的那么喜欢吗?想一想,搬家的时候,你将须要多一个盒子的空间。你会觉得麻烦吗?’

当然,我偶尔也会鬼迷心窍的买了一些奢侈品,但大多数的时候,‘购买前先问一问自己’这一招对我还是很管用,即省钱还可以防止我搬家时所需要用的盒子数量像雪球般越滚越大。

上个星期六,碰巧是劳动节,和往年一样,在巴生谷一带许多商家都选用这一天来举办大型清仓大减价。我曾到过某婴儿品牌的货舱大减价购买婴儿用品,记得几乎每一件货品都有五、六折优惠,价钱便宜到不可置信。这品牌的商家让我印象很好,我很顺利的购买到所有我在购物单上列出要买的物品。那是我搬来吉隆坡后,唯一到过的一场货舱大减价。它让我觉得,在吉隆坡生活还蛮不错的!

上个星期六,我和 Lip 决定逛 CROCS 品牌的货舱大减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傍晚才去所以发现CROCS品牌的货舱大减价并没有太多的跳楼货,打折后的货品也介于四十至一百零吉之间。店员告诉我,三十零吉的货品早就被一扫而空,更最重要的是,属于我的脚尺码的鞋也一早卖光了。

当我正打算离去时,无意中发现某张角落的桌子下掉落着一双粉色的拖鞋,一试之下,竟然是我的尺码。

虽然这双拖鞋要四十零吉但我发现’它’ 的那一刹那芳心窍喜,总觉得自己那天好幸运所以就决定买下它。

这就是购物的乐趣吧!

Lilypie Fourth Birthday tickers